〈名家專欄〉論台灣的威權體制復辟及被中國化 / 董立文

9/30/2009 02:12:00 下午 張貼者: 蓬萊島雜誌.Net

2005年英國西敏寺大學教授基恩(John Keane)來台訪問,他說儘管台灣的民主體系有其獨特性,但也存在著許多危機與挑戰。大概可以區分為兩個層面:內部民主改革以及地緣政治上的憂慮。從客觀上,台灣雖然成功地從過去威權體制轉型成民主國家,但政府正當性方面仍有許多待解的難題。另外,國家外部也面對來自強鄰中國的軍事威脅,這兩者可謂互為因果。特別是面對中國因素,台灣不能自滿於虛無的安全感中。誰也沒想到這些警語,在2008年後竟然都發生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國民黨威權體制復辟及台灣的被中國化。

2008年,臺灣再次政黨輪替,國民黨同時贏得總統和立法院選舉,成為臺灣民主化以來第一個掌握國會多數而全面執政的政府。然而,一年多的執政結果,台灣竟然進入民主倒退期,限縮集遊法、侵害司法人權、檢察機關濫訴、戕害新聞自由等具體事例不勝枚舉;美國自由之家公佈的「2009年世界各國新聞自由度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出現新聞自由倒退現象,全球排名從去年全球第三十二名跌到第四十三名!台灣民主的要素正在一一崩解。

另外一方面,在馬英九採取親中及怯中政策的影響下,經濟依賴中國、大陸遊客排擠外國觀光客,台灣媒體包括新聞及娛樂節目充斥中國共產黨的宣傳,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來台時執政黨不予接待,新疆精神領袖熱比婭則被禁止來台,只因為中國會不高興。台灣的文化價值觀念及生活方式正在被強迫的中國化,而且是符合中共專制統治喜好的那一套中國化。

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怎麼會走到這個地步?筆者認為可以從國民黨本質、民進黨執政缺失及國際民主發展三個層面來看:首先,在野時期的國民黨並未進行民主轉型,因此再次執政後就帶來台灣的民主倒退。黨內威權架構與文化依舊,充滿權謀、只知勝選和但求利益交換的地方派系和因此衍生的政治生態也沒有改變,加上馬英九權力腐化和自以為是。此外,2005年在連戰領導下所建立的國共論壇,則將國民黨從上到下整個推向中共,形成國民黨結構性的親中基礎。

其次,從民進黨執政缺失的層面而言,2000年雖然實行了民主發展史上至關重要的首次政黨輪替,但是轉型正義卻未完成,甚至才剛起步就嘎然而止。吳乃德認為「轉型正義」是所有從威權獨裁轉型至民主的新興民主國家,所共同面臨的政治和道德難題。對於那段記憶仍然鮮活的歷史——對人權普遍的蹂躪、對人性不移的冷漠、高傲的加害者、無數身心俱殘的受害者——對於這段歷史,我們應如何面對和處置?更何況威權政體在漫長的統治過程中,還創造了不少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因此,當威權政黨重新執政時,台灣還有些陰暗的沃土提供養分。

赫德(David Held)說黨國體制的統治合法性是建築在受治者相信統治者更瞭解真理,並接受其統治而不提出質疑,統治的服從是因為:一、人民沒有選擇、被鎮壓;二、傳統;三、民眾的冷漠;四、雖不喜歡卻默認;五、為了利益;六、蕭規曹隨;七、根據訊息做出最好的決定(服從)等原因所造成。此意即對民主沒有堅強的信仰、對自己(人民)沒有堅強的信心,就很容易受黨國體制的荼毒。

從國際民主發展這個層面來看,二十一世紀來,有些學者提出民主悲觀論,且持續贏得了人們的注意並擁有了不少信徒。紮卡裏亞(Fareed Zakaria)、曼斯費爾德( Edward Mansfield )、斯奈德(Jack Snyder)和蔡愛眉(Amy Chua) 等人,雖然這些專家學者關注的領域不同,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但他們的論點最終匯成一個中心觀點 —— 呼籲民主化先後順序 (democratic sequencing) 的必要性。認為不應該假設民主化——特別是國內公開選舉——永遠就是好的。在一點也不具備條件的國家進行民主化試驗會常常產生一些不良後果,從前蘇聯的倒退到拉丁美洲洶湧起伏的民粹主義潮流,民主遭受了不停的考驗和磨難。也許這些學者說的是對的,問題是中國利用這些論點拖延中國的民主化,甚至嘲笑台灣的民主。

台灣的民主化何去何從?恐怕選舉民主還是關鍵所在,民主政治所引發的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式來解決,這有賴於人民的智慧,也有賴於對民主有堅強的信仰、對自己(人民)有堅強的信心,選票可以改變這一切。

(董立文為前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

Share/Bookmark

0 意見:

張貼留言

/*2009/12/9更改BRPS驗證碼相關標籤文章顯示*/ /*以上brps*/